只要是独裁政治,真话的空间便十分狭小,马屁市场便无限广阔。
中央政府为了“听真话”,自古以来不知想了多少办法,从秦始皇起,就设了御史。这很有点像我们今天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和检察院一头盯着公安局,一头限制法院,你胡来我就抗诉。谁也不是“最高”。
千穿万穿,马屁不穿,这是古今中外的公理。什么叫公理,我记得我的一位教师说的有趣:“公理,就是不需要证明,狗都懂的道理。比如,直线距离最近这公理,你扔一个肉包子,那狗肯定直线扑过去,绝不会绕个弯奔去。”“马屁不穿”这公理,恐怕受用到地老天荒地球人类消失,聪明人也逃不脱这利器,不过善于躲避一点罢了。当初海瑞上《治安疏》,他懂得里头说的话不中听,已是做了死的打算。嘉靖皇帝看了这奏折,把奏折甩在地下,思量着捡起来看,如是几番,扔了捡,看几行又扔。史载这细节,很有个性特色,文学性也极强,史籍资料能如此传神刻记,洵为难得。由此可见,嘉靖并非不知好坏,他只是更想成仙,永远听马屁就是了。
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是中学选文吧?现在不知“下放”了没有,里头有精辟论述,下头对上有三条:一是怕,因为当政的可以让你富贵荣华极是享用膏腴,也可以让你潦倒因顿,穷蹙终生。他有这样的权柄,当然要舔他;二是爱,这类人是已经拍马成功的“过来人”,担心一个不慎掉下去,因而要继续拍马“巩固”阵地;三是“有求于”当政的,这是指下层普通人了,因为当政掌握着一切的分配权,三人核桃两个枣,可以给你,也可能给他,你和他又需求这核桃枣,于是马屁竞争赛开场。所以,只要是独裁政治,真话的空间便十分狭小,马屁市场便无限广阔。在为国家整体还是为个人舒张的选择上,主人们大抵谁也不肯放弃后者。
谁都不是“最高”。便是席筵之通行的比试比较科学些:老虎吃鸡,鸡吃虫,虫吃“杠子”,杠子呢?打老虎。这也是人类政治循环制约的一个链,抽掉任何一个环节都要出大问题:比如没有棍子,靠老虎“自律”敢情它就不吃鸡了?它恐怕敢是“通吃”!这样的情形,马屁便永远不穿,真话便记过微弱。造就出的是李林甫、卢杞、赵高、魏忠贤,消灭的是比干和屈原们。
(摘自《二月河语》,昆仑出版社2004年1月版,定价:15.00元。社址:北京中关村南大街28号,邮编:100081)